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for 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overy
【课程编号】ENV21005 | 【所属模块】专业方向课/√ |
【学分数】2 |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学时数】32 | 【开设学期】春季 |
【已开设次数】0 | 【建议选课人数】15-30(需配备助教) |
【授课教师姓名】待定 | 【授课教师职称】待定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 待定 | 【授课教师所属单位】 意大利贵宾会 |
【先修课要求】水处理工程II |
一、课程简介
由于全球人口增长与气候变化,人类在21世纪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水资源与能源短缺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合适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世界上有大量人口,主要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还在饱受各种疾病的困扰。因此,污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是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热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以及技术应用现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水处理工程II》的后续课程,重点讲述如何对经过传统物化预处理和生化二级处理后污水的进行深度处理,也就是三级处理,以达到不同应用的水质要求,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课程内容既涉及主流技术,也深入探讨各种技术的科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工程技术与基础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课程进一步讨论相关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及问题,包括污水处理中的能源回收技术、饮用水回用技术、污泥资源化技术,及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污水中的主要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物,以及它们对污水水质的影响。
2. 掌握膜技术、高级氧化等当前国内外的主流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其原理。
3. 熟悉与污水资源化相关的生态与健康问题。
4. 了解污水中生物能源的回收技术及应用前沿。
5. 了解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的若干案例。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概括介绍污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的主要目标、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及科学基础。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污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的学科范畴和关键思想。
课前学习要求:复习污水物化与生物处理的基础知识。
其它教学环节:无
(二)第一章……污水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及其性质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介绍污水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盐分、有毒重金属、天然有机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等。对每一类污染物,重点讨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学性质及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由此探讨污染物的控制手段和监测手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化学污染物的性质与迁移转化规律、及监测控制手段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新兴污染物的概念及其环境毒性。
其它教学环节:
(三)第二章……污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性质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介绍污水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对每一类污染物,重点讨论微生物的浓度水平、生物特性,及其与水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性质与污水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四)第三章……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1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
1. 污水深度处理的目标污染物(2学时);
2. 膜法水处理技术原理及其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4学时);
3. 污水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原理(2学时);
4. 其它物化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2学时);
5. 自然及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2学时);
6. 典型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2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每种处理技术的理论基。⑼ü湫痛砉ひ栈方诘难,了解工程实践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在工艺流程课程学习中,鼓励学生利用在本课程及先修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开展讨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各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特点。
(五)第四章……污水能源回收技术及原理 8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
1. 污水中生物能源的存在形式(2学时);
2. 微生物发电技术及其原理(2学时);
3. 污水中能源物质的回收技术(2学时);
4. 污水能源回收的工程案例(2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污水能源回收的基础理论,并且从理论出发,准确掌握各种现有技术的核心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更好掌握技术原理及应用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参考教材:
1. 《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原理》,科学出版社,胡洪营等著。
2.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overy》5th edition,McGraw-Hill Education,George Tchobanoglous等著。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六、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
2. 平时成绩由课后作业与课堂成绩组成
3. 课后作业:共15次,平均1次/周
4. 考试采用百分制。